曾与章子怡等同框 支行行长退休后当群演

百度云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UKo6igajkg0n5suoo0uymqpM

曾与章子怡等同框 支行行长退休后当群演

付颀

曾与章子怡等同框 支行行长退休后当群演

退休前的老付

曾与章子怡等同框 支行行长退休后当群演

《我不是潘金莲》剧照

曾与章子怡等同框 支行行长退休后当群演

拍摄间隙,老付和谢园

原标题:曾与高明、张国立[微博]、谢园、章子怡[微博]等同框 粗略计算已拍过271次戏 退休支行行长群演”的幸福生活

老付退休前是一位银行支行行长,退休后当上了“群众演员”。不过,准确地说,老付要比一般的“群演”强,他经常有台词,而且露脸时间也不短,加之天生的气宇轩昂,所以,按照他的话说,自己在一部戏中,也能算得上男一……百多号吧。

老付的真名叫付颀,据他自己粗略计算,已经拍过了271次戏,能记住的、有名有姓的角色72个——这其中既有三星上将、省长这样的大领导;也有宫廷御医、心理学家、美食学家这样的专业型人才;还演过看车大爷、卖肉商贩这样的市井老头,以及“高大上”的南极仙翁、神父等等。

他拍的作品名头也不小:比如,冯小刚[微博]导演的《我不是潘金莲》,胡玫导演的《京港爱情故事》,管虎导演的《大叔与少年》,还有《国家的孩子》《上阳赋》《大话西游》等等;而跟他演过对手戏的大咖有张国立、谢园、刘佳……

老付的演艺忙碌期是在2016年,也是老伴儿“数落”他最多的时候。老伴心疼他的健康和体力,最近三年,老付拍戏的频率明显见少。趁着他的“空当期”,近日,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老付,听他讲述自己从一位衣食无忧的职场高层人士“降落”到群演凡间的有趣经历和感受,由此,也可以了解到演艺圈中一些普通人的真实生态。

出道

早早筹划退休生活

圆了作家和表演梦

其实在当群演前,老付先当的作家,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,写了几十个短篇,目前是中国作协的会员。老付早早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涯做好了准备,这源于父亲的“前车之鉴”。老付告诉北青报记者:“我的父亲是一名高级工程师,他退休之初,脾气变得特别差。我们知道他不是针对家人,他就是忙碌惯了,突然觉得自己不被工作需要,一时间接受不了。”

知道“退休关”不易过的老付在临退休前两年,就一直思考自己从工作岗位退下后如何开始新生活。开始,有朋友邀请他退休后到公司当顾问或者副董事长,但是老付想,还是需要换换口味。他搜罗了一下自己未圆的梦想,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第一喜欢写作,第二喜欢表演。

于是,老付从写小故事开始,慢慢地越写越酣畅,“我当行长这么多年,心里装着好多故事,而且都是大家很少触及的金融领域”。最终,老付以自己工作时的“真实事件”为背景,创作了一部30万字的金融悬疑小说《影子行长》,讲述了一位客户的千万资金被骗走以及警方破案的过程。

这部小说得到了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的青睐,被出版成书。老付兴奋了一阵,之后又有了新的想法:他觉得现在大多数人对纸质书没有那么感兴趣了,便想把《影子行长》改编成电影剧本。

有几位导演对于这部小说非常感兴趣,但是,他们拍摄的前提条件都是要改动剧情。老付觉得如果按照他们的要求,就破坏了故事的原汁原味。编剧的计划暂时搁置了,老付这才想起了自己的“表演梦”,于是愉快地决定“就地出道”——当演员去。他在QQ群里搜集群演的招募信息,由此扎实地踏上了群演道路。

凭“实力”出演老干部 出道即巅峰

要说老付当“群演”的起点,那真有点“出道即巅峰”的架势。看过冯小刚导演的电影《我不是潘金莲》的观众,应该记得有一场开会的戏:主席台上出现了三位大领导——老戏骨高明、著名导演黄建新,还有一位就是“老付”。

老付透露,最初当群演,想入圈并不容易,“人家都是需要有演戏经验的”。老付起初还想利用自己的人脉,让跟演艺圈相关的朋友帮忙介绍个角色,但都没有音信。他通过QQ群找群演信息,也认识了“群头”。有一天,有群头打电话给老付,说有个电影要拍摄一场开会的戏,需要一些长得像领导的人。老付觉得这个挺靠谱,“咱别的不会,要说开会嘛,那真是太熟悉了。”

去之前,老付留了个心眼,既然是领导角色,那不能太随意。所以,老付穿上笔挺的西装、打好领带,气度不凡地来到了群演面试的地方。副导演给老付拍了好几张定妆照,然后说:“老师,你把下礼拜的时间留出来吧。”说完就走了。老付有点蒙,这到底选没选上?他就问身边的工作人员,人家笑道:“副导演让你把时间留出来,那就是定你啦。”

其实,在去面试之前,老付还特意练了练诗朗诵,怕人家需要考察才艺。如今,这么轻易就过关了,老付还觉得有点“过于顺利”。对此,工作人员露出“大可不必”的表情:“你想多了,根本不会有你台词。”

拍戏那天,剧组大巴车拉着200多人,浩浩荡荡地从市区奔了雁栖湖。临拍摄时,又根据群演的衣着和气质开始了新一轮挑选。最终,有20多人进入了“会场”。西装革履的老付太有范儿了,副导演只眯着眼睛一扫,就跟老付说:“老师,你坐第一排。”一会儿,又过来了,跟老付说:“你上主席台。”老付一看,就坐在高明扮演的首长旁边,心想:“成了,肯定有我镜头了,估摸着自己的级别怎么也是‘副省长’。”老付回忆:“休息的时候,大作家刘震云[微博]都跑过来对我们说,冯导这是从哪儿把你们几位找来的啊?往那一坐,绝对是省部级干部啊!”

就这样,老付这位富态的“影视圈菜鸟”完全凭借自己的“实力”闯出了一条戏路。老付开始“小有名气”,被圈里人称为“董事长专业户”。

演戏

从银行支行行长到群演

巨大落差让他“五味杂陈”

老付演领导游刃有余,但他当群演时,并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——除非是为了竞争领导角色,提高被挑中的“成功率”,他才会偶尔“暴露”一下。老付对于自己的“位置”很清醒,“当群演就老老实实地做好群演,让干什么就干什么。”

不过,从行长到群演终究还是有着巨大的落差,这就要靠老付自己慢慢消化了,而其中的辛酸也确实是“五味杂陈”。

老付回忆他第一次觉得“憋屈”是一次拍摄之后,“那场戏我们从早上七点多钟拍到晚上十点多,去的时候有大巴,回去就得自己坐公交了。当时时间太晚了,马上赶不上末班车了,可是钱还没给我们结呢,群演们都特别着急,其实一共就200块钱。但那天的群头特别厉害,嚷嚷着:‘排队排队,想不想要钱?要钱排队!’于是,我们百十来号人就五人一队地排好,从他手里领钱。我当时心里就有点难过,我好歹也是个年薪几十万的行长啊,现在忙活了一整天,再从一个趾高气昂的毛头小子手里领那两张票子。他们把我当成什么人了?”不过,老付心态调整得还是很快的,“我就告诫自己,在这儿你就一群演,别老跟以前做比较。”

经过生活的“锤炼”,老付把很多事情看淡了,觉得无所谓了。剧组发盒饭的时候,群演都是往地上一蹲就开吃。老付也蹲,有时候实在蹲不下去,就把饭放在垃圾箱上面,也能吃得挺香。

老付觉得这也是自己当群演后的一大收获,“这让我了解了更多生活的层面。我年轻的时候虽然也吃过苦,种过地、做过工、当过兵,但后来进入职场,衣食不愁,现在拍拍戏也是没有压力的。可是,很多群演都是下岗职工,为了谋个生计,住在几个人合租的地下室里,每天都在焦虑地找角色、找剧组,恨不得一天都不休息。我当群演后,和他们成为了朋友,让我看到了他们为了生活而挣扎、拼搏的状态。”

与知名演员愉快地聊天

大明星反而没有架子

老付作为群演也是很懂“规矩”的。其中一条,就是不跟明星主动聊天、合影、加微信。老付说:“我们特别守纪律,哪怕跟明星就挨着坐,都不主动跟明星说话,省得挨呲儿。”不过,很多明星会主动跟群演说话。这时候,老付也会跟人家聊聊。

老付说,“大多数明星都很好。但以我的所见所闻来看,越是年纪大的、演技好的演员越平和、越没有架子;那些年轻的、20多岁的演员,反而架子越大。”

老付透露,有一次在片场,一位年轻的明星迟到了,导演说了他,他立刻气势汹汹回了一句:“迟到怎么了?”老付回忆:“当时,这位明星有六七个助理围着,助理们跟他说话,都是弯着腰。他一个人趾高气昂的。”而有的知名演员就很平易近人,在拍电视剧《京港爱情故事》时,老付扮演邻居张大爷。那一次,他有权进入休息室,“当时,吕中老师就坐在那儿跟我聊天。她问我哪里人,我说北京人。她就跟我聊聊做菜的事儿,先放什么,后放什么,特别随意。她身边也就是一位小姑娘当她的助手。等她拍完戏,剧组说派车送她,她一摆手说不用,就自己走了。”

通过《京港爱情故事》,老付还结识了谢园,“我俩的年纪差不多,都是五零后,他特别喜欢跟我聊六十年代那些往事。他的脑子特别好,口才也特别好,和他聊天时,总是围着一圈人笑着当听众。但是,偶尔有些细节他有说得不准确的时候,我就会给他指出来。所以,他见了我就说:‘付老师你太坏了,你来了以后,我聊天都紧张,你老揭我的短儿。’”

还有一次,老付参加一部古装戏的拍摄,“那场戏的情节是皇上病重躺在床上,我作为太医令跪在床边进行抢救。导演发出开拍口令之后,一位白衣女子飞奔而进,扑倒在皇上床前失声痛哭。我惊讶地发现,这位演员竟然就是大明星章子怡!虽然我不是追星一族,但是国际知名的大明星与你近在咫尺时,心里还是忍不住一阵激动。我必须承认,在这一刻,我也有了追星的心理。”拍摄间隙,老付还有机会和章子怡聊了几句,“我感觉她待人很客气,感觉不到有什么明星架子。”

感悟

追求“平淡”

演戏就是演本色

老付是一个享受镜头的人,拍戏以来,他也在不断地琢磨演技。当初级群演的那会儿,老付经常想事先了解一下角色,多准备准备,但往往被冷冰冰地告知:“别问,不需要,让你干吗就干吗”。后来,随着角色越来越多,老付的戏份也开始重了,有时候台词还不少。这时候,老付就要靠自己的阅历和悟性了,“有一次,我演男一号的父亲,生病在医院,男主角来看我。拍摄的时候,我就找感觉,我就设想自己就这一个儿子,虽然他不听话吧,我还是那么爱他。我都要死了,他来看我,我又说不出话来。于是,我就发出支支吾吾的声音,露出想说话但说不出来的样子,眼巴巴地看着儿子,想往他那边凑。导演就觉得我演得很到位,反而觉得男主角没有接上我的反应。”

通过自己的实践,以及专业演员们的指点,老付觉得,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演技,“我演这么多年戏,不追求越演越生动,而是越演越平淡,就是想方设法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。比如说,一场戏讲的是孩子要出国了,父亲到车站送他,心里很难受,但是作为父亲,他呈现的应该是那种又难过又想做出很轻松、笑一笑的样子。当你心里这么想的时候,你的脸上自然而然地就会做出这种表情。专业演员跟我说,其实演戏就是演本色,演正常人就行——越像正常人,演得越好。”

录短视频、写公号

把生活过得有意义

最近这几年,在老伴儿的严格“管束”下,老付拍戏少了——奔波于片场,老伴总是担心他太累了。而且,老付还特别节省,舍不得打车,去怀柔都是坐地铁、公交。老付笑说自己以前穷惯了,不会乱花钱,“一打车,那一天的‘片酬’差不多都搭里面了。”

不拍戏的老付也没闲着,开始了另一种“拍摄”——在镜头前录“老付聊职场”的视频,之后上传到抖音、B站、小红书,给上班的年轻人答疑解惑,目前他已经拥有40万粉丝了。老付还开了一个“北京老付”的公众号,写“拍戏趣事”的系列,已经写了30多集——他准备写到100集,让更多人知道群演生活是什么样子,也顺便解答外界对于拍戏的好多疑问——比如,演戏吃饭是真吃、假吃还是半真半假地吃?比如,拍戏时穿帮的趣闻等等。

老付表示,自己还是想干点有意义的事情,“我每天都回答一些年轻粉丝们的问题。比如,有的年轻人说周末领导打电话让加班,我应不应该关机?对于这些问题,我都会给他们解答,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年轻人。”

而拍戏时结交的群演朋友们也隔三岔五召唤老付,这让老付心里挺痒痒,准备机会合适的话再去拍戏。问老付是否觉得自己是被行长耽误的演员?老付一笑:“能像现在这样,在各种角色里‘好梦一日游’般地体会不同的人生,我已经很知足了。我心里有数,自己成不了大演员。不过话说回来,银行行长也不是谁都能当的。”

本版文/本报记者 肖扬 统筹/刘江[微博]华

相关文章